中国最大家具展上的设计师展位这么寒酸,难道是这一届设计师不行?
小而杂,是今年中国国际家具展上设计师部分给人最集中的感受。怎么会这样?
这是独立家具设计品牌梵几第二年参加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他们觉得展位很小。
唯一可以弥补的是,是这个展位正对着 DOD(Design of Designers)展区大厅入口处。于是他们把一款灰色沙发放在了视觉中心,把包括 2016 新品螳螂椅在内的书本,桌椅,倒挂的植物和停摆的钟挂在顶梁上,整体像个艺术装置。
梵几的市场专员余沁把这样的陈列解释为“可玩性”。“其实今年我们不是太想参加的,因为去年的实际效果不是特别好,但是因为今年展位的位置比较特殊……我们出了几个方案,想出现在这个。所以我们就来。”
不过,如果用“充分发挥每一寸空间的性价比”来解释这个陈列,似乎也说得通,这些椅子如果全部放在地面上,可能参观者连转身腾挪的空间都没有。余沁希望消费者看到现在这个装置“会来拍照,发个朋友圈什么的”,以起到宣传的作用——这也是他们此次参展的最大目的。
跟梵几一样展位被压缩的,还有上海展上的“老面孔”吱音和木智工坊。这些 DOD 展区往年能够拿到 3 至 4 个展位的参展商,今年最多只能拿到两个展位,而更多新兴独立设计品牌都只占据了一个展位。如果你来过几年家具展,今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小”和“挤”。热门一点的展位几乎站满了人,很多年轻人关注的 DOD 展馆尤其如此。
对于很多参观者来说,W 馆和 DOD 馆的差别在于“大品牌”和“独立品牌”;但是对于设计师来说,W 馆意味着一大笔参展费用——面积大一点的摊位,单次参展费用大约在七八十万元以上。相比之下,DOD 的性价比就高多了:每个展位收费 7500 元。
这个价格被主办方上海博华展览公司认为是“在设计师可接受范围之内”的。销售展位面积是博华最主要的商业模式。占地 35 万平方米的中国国际家具展,根据展示产品的不同功能、档次划分成不同的场馆,比如餐桌椅馆、古典家具馆、办公家具馆……它们和 W 馆一样属于“商业馆”,这意味着摊位费、广告费、展商进驻的搭建费都要价更高。
而 DOD 被博华当作孵化器一般的存在。负责 DOD 展区的销售经理朱志睿说:“如果说你了解新国际博览中心的租金成本的话,你就知道 DOD 这块并不赚钱。相比同行来说,比如设计上海,他们单个的展位,起码要比我们贵到 7 至 8 倍。”
据博华副总经理钟蓓红透露,过去四年,他们在 DOD 展区的总投入超过了 500 万元。
越来越多的原创设计品牌想要挤进这个展区。2015 年,DOD 展区参展商不到 120 家,2016 年增至 167 家,主办方甚至拿出了旁边的停车库拓为新展区。
不过数量并没有带来质量。挑时工作室的创始人党心宇说:“更多小品牌进来,在产品设计上面,同质化比较严重。”而木智工坊 CEO 赵雷表示:“(展厅小是因为)参展的品牌越来越多,很多牌子都想进来,没有位置。”因为没法展出足够多的产品,赵雷考虑 2017 年搬去 W 馆布展。
这个把中国家具协会列为主办方之一的展会,几乎就像中国家具制造业的缩影。
正如很多制造业一样,中国家具企业利用低劳动力成本做家具出口,以 OEM 和 ODM 生产为模式(后者和前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不仅承包生产,还承包设计,不过两者都是贴牌,并不拥有品牌),迅速积累了扩张资本,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国际家具展 1993 年起开展,1997 年独立办展,最初“让欧洲家具敲开了中国市场大门”,但是自 2000 年起便转型为出口导向型的展会。
这个定位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动摇。受困于欧美疲软需求和反倾销的限制,中国家具出口增速下滑,开始尝试回归国内市场自建品牌。中国国际家具展作为行业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展示平台,也成了“出口导向,高端内销”的最大推动者。这意味着,以销售为导向、缺乏对国内消费者生活习惯深入了解的企业占据了参展商里的较大比例——即便它近年来通过对设计原创品牌的扶持提高了口碑。
原创设计品牌、设计工作室或是独立设计师,来参展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类:意外设计和熹山这样的独立设计品牌自然是想要尽可能地接洽渠道商或是买手;像本土创造、梵几、挑时工作室和橙舍竹生活等则表示参展主要是为了展示新品,提升品牌曝光度;而另一类以周宸宸设计工作室和 Mario Tsai Studio 为代表的,则不是以品牌参展,而是以独立工作室的身份参展,接洽一些与品牌合作的设计服务项目。
意外设计占据了 18 平米左右的两个展位,展台上简单地陈列着他们的时光文具系列产品及新品台钟,相较于参展的大多数家具品牌,这里的小物件人气极高,人们喜欢把它们拿起来把玩赏析,或是询价一番。但根据意外设计创始人黄国栋的说法,在国内参加展会,感觉还是很难把与观众的接触转化成生意,只有少数找过来的礼品定制的需求。
Mario Tsai Studio 的创始人蔡烈超说:“我们来参展展示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两个,第一是向品牌和企业展示我们的设计实力,第二也是面向专业买手、高端室内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等等。”
这种对于展会的理想期待,在全球顶级的米兰家具展或是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Maison & Objet )上早已是常态。年轻的设计师通常都会先游走于各种的外场上,同时参与社交,借由画廊和媒体来宣传推广自己,找机会与家具公司合作以积累经验,最后让自己的品牌进入内场。而这些展会最大的财富,就是成熟的买手、媒体和渠道商。
就在上周,黄国栋刚刚携 2016 新品去参加了巴黎展的秋季展。这个顶级的家居设计展会因为欧洲的治安隐患显得有点冷清,但是去看展的人都很有针对性,比如像连卡佛这样的大百货公司、一些艺术馆衍生品商店以及设计师精品店的买手等等,“他们来看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挑选货品下订单,效率极高。”黄国栋说。
专业买手和各种层次渠道商的匮乏,可能是中国国际家具展——其实也是中国家具行业——最大的软肋。理想情况下,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会催生多元化的市场,包括家具买手店、品牌专营店在内的渠道商掌握了消费趋势和需求,反过来也催生更多的品牌找到目标消费者。
而如今的中国家具市场就像一个常设的中国国际家具展,诸如红星美凯龙、吉盛伟邦这样的公司本质上做的是销售摊位的房地产生意,大量同质、与市场消费脱节的家具充斥其间。年轻一代为了寻求更灵活的设计、更有效率的沟通,转向家具电商或者独立品牌展厅。
今年上海展四天展会,观众人数逼近 12 万人次,比去年增加了 17.75%。但正如余沁提到的,“感觉后两天消费者比较多,很多是来凑热闹的。”黄国栋也表示:“绝大多数都是看热闹的普通观众,真正可以对接的资源、渠道非常少,有点零售卖货的感觉。”
其实这些与经销商、大公司或是买手的接洽在上海展上也时有发生。
这两年频繁亮相于各类展会的“红人”周宸宸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在展会上展出自己的独立设计作品获取关注度和合作机会,然后接连与 HC28 以及 ACF HOME 这样的知名家具品牌推出合作款家具,还承接了为曲美做品牌视觉系统升级的项目。
熹山工房的创始人童浩也认为展会有价值,“对于刚初创的原创设计品牌,家具展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因为它有足够多的人流量和关注度。”他表示,这次带着 2016 新品秘境系列来参展,单日零售客户就成交了近 30 万,另有几个酒店工程意向在谈。
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设计师对销售表示乐观态度。橙舍竹品生活的负责人表示:“展会对品牌自身在销售上的影响并不大。”
一些设计师品牌干脆没有设定预期。本土创造推广部的刘嘉淇说,来参加展会无论展位大小,能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就好。他们主打水泥产品,普通人并不熟悉这个材质,主要通过业内人士来推广。而来参加这个展会,就是为了接触更多非专业的消费者。
在《好奇心日报》采访的大多数设计品牌里,它们频频提到了两个关键词:“调性”和“自媒体”。
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拥有 4 万多粉丝的梵几定位于做一个生活方式类的媒体,像是“梵几在家”、“梵几串门”等栏目都是买了它们产品的真实客户的家庭及生活采访,顺势带动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关注度的提升。
而自 2010 年进驻微博平台的木智工坊有超过 25 万微博粉丝,其豆瓣小站也有近 3 万成员。据赵雷透露,“早期做微博,还是吸引了很多媒体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黄国栋也意识到现在“能把自媒体这一块儿做好,或是有这方面的资源合作,对品牌的推动和影响力还是蛮大的。”意外设计的微博如今在微博上收获了近 5 万粉丝,前不久他还刚刚在 Instagram 平台上注册了品牌帐号。今年他们还与罗辑思维的微信商城合作,上线 10 个月,卖出了 11528 支“匠心之笔”。类似的合作,还有吱音与“一条”视频。
他们都不排斥倚靠中国国际家具展这样的平台进行更大层面上的曝光,但从商业模式上,诸如梵几这样的品牌和贸易展会有着根本意义上的冲突。
设计师品牌和批量制造的贸易型品牌不同,它们的产品产量有限,梵几追求那些真正懂家具且认可它们的受众,定价也较高。“很多人问的问题都比较奇怪,问可不可以批发,也有一些找渠道的人过来,但这不是我们品牌想要发展的路线。”余沁说:“问展完后,能不能卖给我们,可是我们不卖啊。因为卖出去,我们就没有了。”
还有一些成长中的设计师品牌还在摸索自己的风格。2015 年成立于杭州的挑时工作室表示:“产品的品质和设计感是最主要的事情,暂时不需要太大的流量。”
外部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加。去年自广州北上落脚上海虹桥会展中心的“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由英国展会公司 Media 10 主办的“设计上海”展会,也部分分流了上海家具展的关注度。特别是与上海家具展同期较劲的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就在抵达上海展的花木路地铁站内,就挂着虹桥展的大幅海报。
比如本土创造今年就同时在浦东展与虹桥展设了双展位,而往年在 W5 馆布展的中式手工家具品牌素元考虑到 W 馆展位费较贵的缘故,只在 DOD 展区做了个展示三四款家具的小展位,反倒是受到虹桥展策展人的邀请,免费去虹桥会展中心做了大一点的展位,能够容纳 20 款家具。
朱志睿把今年 DOD 馆小而杂的局面部分归因于大环境的代际变化:“像本土创造、吱音、木智工坊这样的品牌最初来 DOD 参展的时候,也是像他们这些小展商现在的情况一样,都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但他又说:“我们也不能否认整个行业的力量,毕竟原创设计只占了非常小的一个版块。有许多企业做出口做内销,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生存之本吧。毕竟让所有的家具工厂像 DOD 的设计师一样坚持原创去做设计,在目前情况来看也不是一件特别现实的事,毕竟工厂要生存,它还是要赚钱的。”
图片来源:意外设计、 梵几微博、中国国际家具展官网、本土创造微博、熹山工房微博、现场拍摄
人人心里有个最佳游戏榜,不过不管怎么排,那都是一部电子游戏史(下)
人人心里有个最佳游戏榜,不过不管怎么排,那都是一部电子游戏史(上)